发布时间: 2020-05-16 23:27:56 作者:刘芬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所列的“劳动精神”,2019年全国Ⅰ卷的作文题以“复兴中学学生的身份”作演讲稿的文体要求进行了考查。而本次模拟作文命题,显然指向“健康情感”,指向“具有健康意识,注重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而再具体指向学校的体育课程。
(二)命题主旨:思考体育何以为“育”?
在“育人”课程体系中,只有“体育”和“美育”两门名之以“育”。而“美育”又为音乐和美术两门课程分担,只有“体育”独为一门课程。因而,体育之成为课程,则因为其承担着教育功能的实现、体育促进人的成长。这和我们惯常理解、认识的体育课有着巨大的认知偏差:我们可能把“体育”小瞧了。
那么,体育何以专以“育”而名之?
刘铁芳教授在《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中对此有充分的论证。对于这些论证,这里以引文的方式,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于此,只是在每小节的前面加上内容概述,并在后面注出所引页码。以此实现高中语文“新课标”之专题阅读的功能。
1.体育在儿童成长的奠基之功。“儿童发展的中心,一是身体的自然生长,一是基于身体的教育,即体育。这种教育主要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直接的身体锻炼,强身健体,激活身体机能,同时有效地锻炼人的意志,提高身体耐力,保持旺盛的生命状态,从而奠定个体在现实世界中良好的、基于身体本身的基础性状态;二是身体感官的激活,也就是基于感受世界的方式的基础性激发,包括身体游戏、简单劳动。”(P146)
2.体育具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和优先性。“从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在序列而言,体育和美育具有基础性和优先性,其次是德育,最后是智育。个体生命的自然生长,让个体拥有健康而独一无二的身份,由此而奠定个体发展的身体基础,让个体始终成为“有身体”也即意识到身体在场地发展,健康而独一无二的身体成为个体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积极实践的物质基础,也成为个体发展之个性生成的根本源泉。(P148)
3.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身体的健康与发达的感受力,构成个体在世的基础性状态。“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健康的体格。”(P171转引洛克《教育漫话》)
4.对身体的适应是个体健全发展的基础。“个体的任何发展都是建基于身体之上,对身份的适应成为个体健全发展的基础。反过来说,对体育的重视可以让为体育所激活的生命力量作为其他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使得身体主动地适应个体其余诸种素质的发展。发达的体育实际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整合人的全面发展诸种素质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于个体身体之中,体育不仅作为其他各育展开的基础,而且其他各育最终回到人的身心整体,提升个体身心完整在世的存在品质。在这个意义上,体育包容着人的全面发展教育。”(P181)
5.体育应该超出训练的范围。“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一书中就这样提供体育的重要性:‘体育基础上是关于肌肉、神经和反射作用的训练。但是,体育应该越出这个范围……实质上,人们的身份是个性的基础,因此,人们应该学习如何充分地适应他们的身体。体育并不是在理论上有什么不足,而是受损于人们对它的漠不关心,这种不关心体育的现象实际上仍然是非常普遍的。’”(P181)
(三)命题现实指向:体育的“然而”——现实学校体育的困境
正如作文题目所表述的,中国的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现状,存在着认知与行为两方面的巨大偏差。每年中国学生体质报告的数据总让人无法乐观;以教育部门下发有关保护眼睛、降低近视率等通知、建议也不绝于耳。但是,学校体育的课程之尴尬,是各种段子中的常见素材。
下一篇:上海夏令营哪家好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黄梅一中 陈树东 同学们: 大家好!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 根据学校的安排,结合我个人的体会和思考,今天,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代表,我……
春节的英语作文(1)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every year, usually in the spring, before and after as a result, people call this day as the Spring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