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09-28 07:00:58 作者:刘芬
天津大学与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天津大学(武清)前沿技术研究院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区第七幼儿园通过电子图书馆助力幼儿开展阅读活动。
天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第一套完整的私立教育体系——南开系列学校、第一所工业技术学校——北洋电报学堂、第一所法政专科学院——北洋法政学堂、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北洋女师学堂等,均诞生在天津。
新中国成立前,天津的各级各类教育都非常薄弱。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天津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天津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也创造出不寻常的历史性成就,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百废待兴,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如今在天津,教育已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基础教育迈向公平普惠
1949年4月,伴随着天津解放的曙光,一所名为“私立人民中级晚校”的新学校在河北区诞生。这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就是后来的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
如今,学校里大型多功能运动场、体育馆、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应俱全。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助力学校快速发展。学校将过去每班45人改为30人,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学校相继成立教科研中心、科技活动中心、心育中心、美育中心、体育中心,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2015年后,学校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学生会考成绩自2015年后100%合格。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的成长,是天津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基础教育阶段,天津通过一些补短板、强弱项、兜底线的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入园难”问题事关千家万户。想百姓所想,天津全力打好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三年提升计划,着力推进五年发展计划,连续10年将幼儿园建设列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在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上持续用力,先后新建改扩建和提升改造1300余所幼儿园,累计认定奖补113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17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机构编制和办园经费,制定“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学前教育。
2019年年初,天津市下定决心,出台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意见和两年行动方案,计划用今明两年时间解决全市10.8万个学位缺口。主要举措是打响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攻坚战,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无证园专项治理,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公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路”,解决“入园难”问题。
天津市大力倡导并逐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幼教领域也不甘落后。高位起步,高位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1994年,天津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8年,天津市坚持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步走”战略。首轮达标建设侧重硬件改善,第二轮达标建设侧重内涵提升,第三轮达标建设侧重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已完成两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正在积极推进第三轮达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育部向全国推广了天津的经验做法。
全市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达到了100条现代化建设标准,全市100%的公办小学已实现免试就近入学,99%的公办初中实现免试就近入学。2015年,全市16个区全部通过县域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成为全国第三个通过国家认定的省份。
1999年,天津市率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同年,天津市提出“再建几所‘南开、耀华’这样高水平的学校,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大力推进示范性高中和历史名校建设工作。
新疆日报讯(记者王永飞报道)结亲戚嘛,就要真心去结,结在心坎上,要尽自己所能为亲戚做点实事,让亲戚真正感受到温暖。谈起自治区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新疆金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