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发布时间: 2021-07-05 11:29:34 作者:刘芬
西部高校也许都不同程度地有过这样的现实经历:引才难、留才难、育才难。特别是对地处西部民族地区的宁夏大学来说,体会更为深刻。记得我校许多领导都曾讲过,每当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给他们打电话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博士是不是要提出调离。也许这样的反应有点儿像“惊弓之鸟”,但确实是我们“求才若渴”的现实写照。
面对困难和问题,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路只会越走越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经过认真比较分析,宁夏大学坚持将做“人”的文章作为统领“部区合建”和“双一流”建设的第一抓手,抢抓自治区人才领域系列政策红利和“放管服”改革机遇,进一步确立了“人才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校战略是第一战略”的理念,着眼于“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发展,既打破长期惯性思维、又激发动力活力,既大力汇聚一批人才、又大胆使用人才”,创造性地探索在西部地区打造人才高地的现实路径。
内外联动、用足机遇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强烈的人才意识,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在人才领域出台政策频次之密、改革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优厚待遇实施办法》《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办法》《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等系列制度,在薪资待遇、生活补贴、职称评定、户籍办理、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科研服务等方面提供了优厚条件。特别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在岗位设置、引才程序、考核评价、职称评审、绩效工资、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了高校极大自主权。
宁夏大学抢抓机遇,充分释放自治区人才政策红利,争取自治区大力支持,大幅度提高了高层次人才待遇,完善岗位聘用、科研支持、薪酬结构、评价激励等配套政策。在优厚待遇、加强条件建设的同时,突出搭建平台,建设了“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和“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突出“软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学校将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了各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等系列制度,注重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引才留才、知心拴心,不断提高人才“获得感”和“归属感”,以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加速人才汇聚。
外引内育、引育结合
加速形成英才齐聚发展局面
高校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聚集地,是关键技术和科研攻关的主阵地。宁夏大学紧密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建设高水平学科需求,既筑巢引凤又潜心育苗,先后实施了“宁夏大学人才队伍建设531计划”“‘贺兰山学者’岗位特聘计划”“优秀中青年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青年教师综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宁夏大学稳定人才支持计划”等5个人才专项计划,建立健全引才稳才的精准支持机制。
目前,学校博士学位教师达到814名,由2016年的32%提升至50%,约占全区具有博士学位总人数的4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中,“双一流”高校及中国科学院、社科院系统毕业人员占比为67.6%,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毕业人员占比为5.4%。和2016年相比,具有国(境)外访学、求学经历的人员占比由21.3%增至32.6%,具有国内访学、求学经历的人员占比由58%增至62%。
学校坚持高端人才“共有、共享、共用”理念,采取多种形式的柔性引进。通过协议工资制、年薪制等薪酬制度,柔性引进各级各类国家级人才。通过“‘贺兰山学者’岗位特聘计划”,吸引和凝聚了67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较好学术发展潜质的青年学科骨干来校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不改革、不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无法真正调动,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就无法展现担当作为。宁夏大学坚持将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作为汇聚人才、激发活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抓手,切实在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上做文章。
具体来说,一是构建岗位动态管理机制。此前,专业技术岗位“评”和“聘”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职工对此意见很大。在自治区人社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创新思维、创新模式,通过设立“常设岗”“科技创新特设岗”“新引进博士特设岗”,突出“业绩”“贡献”和“能力”,全面启动了全员分类聘任,真正实现岗位的“能上能下”——139名副高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从七级岗跨级竞聘到五级岗,129名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从十级岗跨级竞聘到八级岗,另有45名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从不同专业技术岗位降级。
您点的12英寸比萨没有了,给您一个8英寸的、一个4英寸的吧! 8加4等于12。孩子们,服务员的想法对吗? 前不久,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化错教育2019年度峰会暨全国小学数学两课教学观……
本报讯(记者王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育的公平发展,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成绩,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由袁振国、翟博、杨银付领衔主编,华……
本报北京9月20日讯(见习记者林焕新)“团结起来前进!团结起来前进!祖国需要我们……”在激昂的歌声中,北京中小学校“院士回母校”“杰出老校友回母校”活动启动仪式暨首……
本报讯(记者赵秀红)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公布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两份文件自2019年10月8日起施行。后者规定,托育机构应当与婴幼儿……
英国是西方世界最早提出家校联合的国家,近20年来更是密集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家长深度参与子女的学校教育。笔者去年赴英国第三大城市——格拉斯哥做访问学者,以家庭教育研究……
自立也能让孩子更好掌握自己的生活,并照顾好自己,相信也一点也是很多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我们设想当孩子掌握"自我教育"之后,小知识深圳家庭教育讲师含金量高吗我们就能在……
全国政协定于2016年3月9日上午9时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二层多功能厅召开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图为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刘长铭。中国网记者 高聪 摄 中国网 北京……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发布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涵盖教师教学实践、学校领导、教师专业实践、教师教育和入职准备、教师反馈和发展、学校氛围、工作满意度……
本报讯(记者鲁磊)记者从近日在成都举行的2019年四川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负责人培训会上了解到,今年四川在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下共新建219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目前已全部建成……